仿生机器鱼研究成果

江河湖海占了地球71%的面积,而鱼类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,表现出近乎完美的、无以伦比的游泳技术。近几年国内外做仿生推进研究的人很多,国内的一些工科大学如北航、哈工大、西工大及中科院自动化所,近些年都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

江河湖海占了地球71%的面积,而鱼类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,表现出近乎完美的、无以伦比的游泳技术。近几年国内外做仿生推进研究的人很多,国内的一些工科大学如北航、哈工大、西工大及中科院自动化所,近些年都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;国外像英国、日本、美国等也都有作品问世。这些作品大同小异,其共同的弊端是尾部摆动时鱼的身体也会随着摆动,速度慢,稳定性差,转向不灵活,而这些正是仿生机器鱼研究的瓶颈。

国外研究成果

国外研究以美国、日本、英国、瑞士、韩国较为先进。其中美国的仿生机器鱼幽灵泳者可以在船与船之间巡游,“幽灵泳者”无人潜航器的形状和游动方式类似于大型鱼类,其长度约为5英尺(1.52米),重约100磅(45.4千克),能够在水下10英寸至300英尺(约0.25米~90米)深处活动。


国内研究成果

博雅工道(公司)研发的水下摄影机器鱼BIKI摆脱了线缆的束缚,采用无线遥控的方式,可以为用户提供水下摄影功能。无线遥控与传统缆控相比,优势就在于用户可以自由操控机器鱼在水中运动,能在任意角度进行高清摄影。

国内研究成果

中科院自动化所从2001年开始做仿生机器鱼研究,有多款机器鱼作品问世,思路和做法基本上承袭了英、美、日等的一些作品,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,所有机器鱼作品在游动时速度很慢,身体也会晃动。